济宁市兖州区老年体育工作结硕果

           近年来,兖州区紧紧围绕“实现全民健康、建成全面小康”这一目标,以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交流、养生保健“四位一体”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创新老年体育服务内容及方式,动员、组织、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老体工作整体层次和水平明显提升。

           组织体系健全。为全面贯彻“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体工作方针,兖州区针对镇街老体协组织不健全、村居老体协组织短板的现状,通过召开会议、督导检查、下发通报等形式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各镇街老体协主席均由党委副书记兼任,文化站长兼任老体协办公室主任。全区437个村居中90%以上建立了老体协组织和老年体育活动站点,每个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负责老年体育工作,初步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老体工作网络。

           骨干引领带动。组织近百人参加了省、市级教练员、裁判员30次培训学习。区老年体协分批次对7个镇的150多个村居、社区的老年体育骨干进行了太极拳、广场舞等项目的培训,培训6000余人次。目前,有国家级30余人、一级200余人、二级400余人取得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1500余人取得了三级社会指导员资格证书。同时,通过完善先进站点评选办法,着重奖励社会效益好、参与人数多、有创新、有特色的活动站点。坚持以健身骨干为引领,以优选活动项目为示范,积极推广太极拳、剑、健身球、门球、健身秧歌等25项健身项目。以评选“老年体育示范辅导站”、“老年体育示范村”、“老年体育特色项目之乡”等活动为抓手,推进农村和社区老年体育工作发展。目前,各镇街都已组建起至少一支有较高水平的太极拳示范队伍,配有2-5名社会指导员、裁判员、教练员,每个镇、街都有3-5个示范村居,各村居都有1-3名活动骨干。

    基础设施保障。目前,在兖州城区主要活动场所都建有健身场地,安装了健身器材。全区共有大型活动场馆8处,老年人活动室128个,城区比较集中的健身活动点站28个,门球场地26个。各镇街都建有镇街文体活动中心,均安装了中老年人健身器材,配备LED大屏。在382个村建立了文化大院并安装了健身器材,为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奠定了基础。

           培育特色项目。去年底,省文化厅公示第五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兖州区获“花棍舞之乡”称号。花棍舞作为兖州的民间舞蹈,在兖州可谓是家喻户晓,该节目曾多次在省内外舞蹈大赛中斩获殊荣。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兖州花棍舞成功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群英汇》,为十九大献礼。还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及展演活动,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制作的“说丰收、话小康”电视特别节目、孔子国际文化节开幕式表演、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曲阜站迎接活动、中央电视电《同一首歌》节目演出、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展演活动;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提名奖、山东省民间艺术展演获得“黑牡丹奖”、2015年参加了山东省“群星奖”角逐,并被评为新创作文艺作品特等奖等。2016年“兖州花棍舞”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舞蹈”名录。兖州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花棍舞)之乡”。为把这一传统舞蹈项目发扬光大,兖州区聘请了国家级知名专家,对舞蹈的主题内涵、音乐、动作、服饰、舞美等各个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全方位的打造提升。目前,全区各镇街有花棍表演队伍60余支,促进了优秀传统活动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按照“三新四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各级专委会建设,理顺工作关系,提高项目水平。充分发挥球类、操舞类、棋牌类等六大工作委员会和老年体协精品展示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了“助健身站点、做康乐明星”、老年人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济宁市老体协  王金山)


    Copyright © 1984-2022 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40521号  建议使用 IE9+、360、Chrome、Firefox浏览器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