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行健身养老模式 促进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烟台招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积极推行健身养老模式 促进老年体育事业发展
     
    烟台招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近几年来,招远市老年体协认真学习研究健身养老模式,采取了一些措施,努力探索实践,使全市老年文体活动广泛深入地不断发展,广大老年人在活动中不仅解除了孤独和寂寞,而且收获了快乐和健康。现在,我把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汇报一下,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加指导。
           一、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推行健身养老模式的重要性
           健身养老模式要顺利推行,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使大家充分认识这个模式的推行对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近几年来,我们狠抓了宣传舆论工作。首先,利用《今日招远报》、农村的宣传栏、大喇叭以及市老年体协创办的《招远老年体育报》,广造舆论、大力宣传;其次,编写了《走向健康》、《健康的基石》和《养生三字经》等书籍、材料,并撰写了一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度过幸福美满晚年”的给全市老年人的一封公开信,同时,我们还对招远十年来的老年体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了一本宣传画册,将十年来老年书画、摄影的精品进行搜集整理,编印了《招远老年书画集》和《招远老年摄影集》。我们将这些材料印发给各级老年体协和广大老年人,让基层组织学习;第三,在冬季农闲季节,组织农村老年人展开大讨论。围绕“农村老年人到底用不用参加文体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对健康长寿有哪些好处?在文体活动中应注意什么?”等,在老年活动室、在街头、炕头展开讨论;第四,总结了一批多年坚持参加老年文体活动,使身体由弱变强,心情由差变好,逐步走向健康的典型,写出了“健身舞给我带来健康”、“学练太极拳强身健体”和“打门球增强了我的免疫力”等文章在报纸上登,在电台上播,在会议上讲,这样现身说法,使大家充分认识了参加文体活动对度过健康幸福晚年的重要性。
           在宣传舆论工作方面我们还注意充分发挥电视台的作用。我们认为,现在从城区到农村,家家有电视,利用电视进行宣传,是最好的宣传形式。因此,2015年春天,我们与市电视台联系,在市电视台专门设立了《老年体育之窗》和《金都夕阳红》等栏目,每周进行2次播放,宣传的内容包括老年体协组织的比赛活动、举办培训班的内容和老年体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等。
           去年八月份,我们与电视台共同组织举办了招远市首届健身舞电视大赛,共组织发动了城乡116支队伍参加,预赛分11场,选出30支队伍进行了三场复赛,再选出15支队伍最后参加决赛。历时一个半月,参加比赛的人数达2000多人,现场观众2万多人。电视台将比赛录像每天播放,每周播放一场,连续播放了100多天。参加比赛的老年人看到自己的形象上了电视,无比兴奋,纷纷告诉自己的亲戚朋友注意收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全市从城区到农村,不光老年人,就是年轻人也每到傍晚就守在电视机旁观看自己的节目。据不完全统计,收看观众达几百万人次。
           通过宣传发动,大家深刻认识到,健身养老模式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它是通过动员老年人“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即走出家门,不断学习养生保健知识,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使心情越来越快乐,身体越来越健康,生活越来越幸福,从而延长自理时间,为家庭减轻负担,为社会减少麻烦,从而解决老龄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条重要措施。这是因为老年人要度过幸福晚年,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要身体健康首先必须做到心理健康。老年人最怕孤独和寂寞,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自己喜欢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在活动中可以广交朋友,增加快乐,解决孤独和寂寞的问题。实践证明,许多老年人通过参加文体活动,不仅肥胖问题、三高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有的肩周炎、颈椎病、失眠症甚至癌症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缓解。因此,健身养老模式是应该积极推行的一条走向健康老龄化的好路子。认识提高后,对推行健身养老模式,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更加重视,社会各界更加支持,涉老部门认真组织,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使老年文体活动的队伍不断壮大。
           二、建立健全组织网络,为健身养老模式的推行奠定牢固的组织基础
           健身养老模式要顺利推行,必须从上到下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来负责抓这件事。多年来,招远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老年体育组织网络的建立健全。2003年,调整充实了市老年体协组织后,市委、市政府两办又下文要求各镇、街道、农村和市直有关部门成立老年体协组织。我们根据两办的文件,采取开会部署、抓点带面、督促检查等措施,到2006年,全市14个镇、街道、开发区和724个村、11个居委会以及市直17个部门和下属的68个有20个老年人以上的单位都成立起了老年体协组织,不足20个老年人的123个单位也都安排专人负责。这些组织都由单位分管政工的副书记任名誉主席,由退下来的能力强、威信高又热爱老年体育事业的老干部任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据统计,全市基层单位的820个老年体协组织中,有名誉主席766人,主席820人,副主席660人,秘书长820人,工作人员1396人。为了便于组织老年文体活动,2005年以来,市里先后组建了老年体协下属的舞蹈、门球、太极拳、棋类、钓鱼、摄影、戏曲、书画、乒乓球和旅游等十个专业工作委员会,之后,各镇、街、区也相继成立了对应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农村也对相关文体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这些年来,随着乡镇和农村的换届选举,镇村老年体协组织也随着进行调整充实,从而保证了各级老年体协组织始终健全完备,充满活力。这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老年体育工作的组织网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健身养老模式的推行在组织上得到了保证。
           三、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为健身养老模式的推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健身养老模式的推行,必须有必要的场地设施作为基础条件。既要有室外的健身广场,又要有老年活动中心和活动室,还要有健身器材。多年来,招远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老年文体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2012年市委、市政府两办下文明确要求:“各级要把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工程,科学布局,统筹安排。旧村改造、住宅小区建设、公园广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都要规划建设适宜老年人体育健身和文化活动的场所。今后凡建设500户以上的住宅小区和旧村改造的,都要规划建设一处门球场,一处室外健身广场。市里要规划建设功能齐全的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乡镇驻地也要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村(居)要依托文化大院建设,建立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站点。各镇(街道、区)抓的新农村示范村要健全“两场一室”。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重视协调解决好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必需场所。”市委、市政府说到做到,不仅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市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而且投资90万元建成了6个草坪门球场。同时,在城区公园内、健身广场和居民区内按装了相当数量的健身器材。
           2014年省老体协推广了泰安“六个一”农村文体小广场建设的经验后,烟台市也明确提出“每个村都要建一处健身娱乐广场、配备一套音响、竖一盏广场灯、建一条健身路径、建一处老年活动室,有条件的争取建一个门球场。”根据泰安的经验和烟台市的要求,招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宣传部、老干局、住建局、体育运动中心和老年体协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老年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切实把农村“六个一”建设列入日程,安排一名两委成员靠上抓,包区干部和驻村干部亲自抓。市政府从300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六个一”建设,市体彩公益金支持全民健身的器材也重点支持农村。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市原来基本达标的212个村全部进行了完善,又有376个村经过努力已经达标。两年来,共建农村健身广场536个,面积达22.6万多平方米,配备音响520套,竖立广场灯896盏,安装健身器材4536件套。这样,全市农村“六个一”建设达标村已达到80%以上。另外,老年体育经费问题,一方面市财政逐年增长,2005年由2万增至5万,2010年又增加到10万,2013年增加到20万。市政府明确要求,乡镇和市直部门每年的老年体育经费不得少于5000元;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十几年来社会各界资助老年体育经费达96万多元。城乡体育健身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增加以及老年体育活动经费的充足,为广大老年人开展文体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实施人才战略,为健身养老模式的推行培养足够的骨干力量
           老年文体骨干队伍的状况、数量的多少、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老年文体活动开展的如何,也决定着健身养老模式能否顺利推行。有一个业务精、素质高的业务骨干,就能带动一个行业、一个村甚至几个村,就能引领和组织成百上千的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因此,实施人才战略,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全力以赴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大张旗鼓宣传人才,是健身养老模式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2012年,招远市老年体协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把培养壮大骨干队伍作为老年体育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加快人才培训步伐。一方面,把重点骨干选派到国家、省和烟台市级的培训班参加培训,近四年来,先后派出25人次去承德、西安、杭州、石家庄、滨州等地参加全国培训班,派出127人次参加省和烟台市的有关业务培训班,为全市培养了一批高端骨干人才;另一方面,市里每年举办健身球、柔力球、太极拳、广场舞、门球、腰鼓等培训班,请省内外专家来我市授课,培养项目带头人;同时,各镇、市直部门也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片教授等灵活多样的办法加大骨干培训力度。目前,全市具有国家级和国家一、二级资格证书的教练员、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96人,三级和三级以下的达1725人,在全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骨干网络。这些骨干遍布城区和乡村的各个活动站点传授技艺,带动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老年文体活动的开展。
           五、广泛开展文体健身活动,努力实践健身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广泛开展文体健身活动,使老年人在活动中强身健体,增加快乐,消除孤独,从而使他们延长自理时间,提高自理能力,幸福度过晚年,这就是健身养老模式的成功之处。近几年来,招远市采取多种形式推动老年文体活动的发展。一是举办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老年人运动会,设立10个大项19个小项目,参加的运动员达1000多人。每年还举办太极拳、门球、健身秧歌、腰鼓、柔力球、健身球、戏曲、钓鱼、象棋、乒乓球等单项比赛活动,新年春节期间也举办书画、摄影展。二是节假日组织活动。每逢全民健身日、国庆节、九九重阳节、新年等节假日,从市里到乡镇、农村都组织一些大型表演活动。三是联谊活动。市里与兄弟县市区之间、乡镇之间、农村之间、市直行业之间经常组织一些老年人联谊活动。四是日常活动。各个活动站点都坚持常年活动不断线,每到早晨和傍晚,城区的公园、广场和河边以及农村的村头巷尾、健身广场到处都能看到老年人打拳舞剑、跳健身舞和健步走的身影,这已经成为城乡一道靓丽的风景。五是组织旅游。许多老年人有经济条件,有空闲时间。市老年体协旅游工委经常给大家介绍旅游线路,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大家在旅游中观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幸福度晚年。六是组织志愿者活动。我们发现,这一代老年人都经历过学雷锋运动,他们有时间、有爱心、有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愿望。2013年春天,我们发动组建老年志愿者队伍时,很快就有1000多人报名。我们按居住远近将大家划分为13个分队,37个小队,每周四上午各小队打着红旗、戴着袖章、穿着标志服按辖区捡拾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劝阻不文明行为,为建设美丽招远做贡献。从2014年开始,志愿者又增加了帮助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儿童、维护社会治安、宣传交通法规、调解邻里纠纷等内容。他们常年坚持自觉行动,有的带病坚持参加活动,一些脑血栓、腰腿痛、甚至癌症患者也不甘落后,他们说活动可以减轻病情;有的家中有病人,早晨早早把病人照顾好,按时参加活动;有的开商店、办厂子,家中很忙,但志愿者活动从不缺席;有的邻居老人老伴去逝,一个人孤单,就主动去她家中陪伴,一起聊天,一起散步;有的遇到小学生逃学,就主动做规劝工作,使其及时返校;有的遇到老人出了车祸,就及时与其家人联系,并帮助送往医院;有的主动帮助邻居接送孩子上学;有的年年向灾区捐款捐物;有的主动到敬老院表演节目,慰问老人;有的主动为孤寡老人送医送药;有的无偿为老人理发;也有的多次带着水果等礼品看望90多岁的老八路。夏甸镇新旺庄村董维礼等8人自动成立起年轻老人志愿者服务队,常年为年老多病的孤寡老人时庆美做家务、讲卫生,老人生病住院,大家轮流照顾。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志愿者参加活动达32650人次,捡拾垃圾8.13吨,做好人好事405人次。大家在帮助别人、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我们倡导的这种公益服务志愿者活动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通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全市出现了“三少三多”的现象:坐街头的少了,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说三道四发牢骚的少了,崇尚文明健康养生的多了;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的少了,健康快乐追求幸福的多了。许多老年人说,通过参加文体活动,朋友多了,心情好了,身体健康了,生活幸福了,真正实现了“自己不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约医药费,奉献全社会”。总之,健身养老模式是最经济、最便捷、最实惠、最易被老年人接受和欢迎、最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康老龄化的好路子。它不仅具有通过健身娱乐增强老年人体质,延长自理时间,缩短失能时间的功能,而且具有广交朋友,增添生活乐趣,解决老年人孤独和寂寞的问题,从而使老年人晚年生活健康、快乐又幸福,在维护家庭和睦、单位和顺、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一定要确立“国民健康是最大的国家财富”的理念。这就为老年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决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努力学习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把老年体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富美文明的新招远再做贡献。

    Copyright © 1984-2022 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40521号  建议使用 IE9+、360、Chrome、Firefox浏览器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