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抓并举”
开创老年体育工作新局面
泰安市体育局
2015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为我国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定了向、定了位、定了责,使老年体育工作有了遵循、有了依据、有了抓手,形成了推动老年体育工作发展的巨大动力。在贯彻《意见》的过程中,我市坚持“五抓并举”,以建立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龙头,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老年体育工作经验,使我市老年体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新水平,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
一、抓老年人体育工作格局的形成。老年体育工作既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体育工作要发展,体育行政部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找准工作定位、解决实际问题,为老年体育工作“撑好伞”、“开好路”,帮助老年体协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发挥更多能量、做出更大贡献。一是积极汇报争取。做好老年体育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去年155号文下发后,局党组第一时间将文件内容向市政府分工负责同志作了汇报,提出我市贯彻落实的意见,使市领导及时了解老年体育工作精神,对老年体育工作更加了解、关心、重视、支持。在今年我市成立县级体育总会的工作中,部分县市区为压缩编制,计划将老年体协办公室合并或撤销。局党组得知情况后,及时找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沟通协调,提出老年体协办公室不但不能撤销和并,还应进一步加强,并帮助协调编制机构,使各县市区老年体协办公室得以全部保留。二是优化外部环境。老年体育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注度高,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帮助。只有建立起“党政主导、部门尽责、协会组织、社会支持、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工作格局,才能实现老年体育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主动与机关工委、文化、教育、老龄、卫生、民政等部门开展合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在老年体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入开展了送服务、送温暖、送健康、送快乐活动,使老年体育项目走向全社会、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今年,结合老年体育“五进”活动,推动永新穴位保健操进学校、进机关,培训机关领操员、教职工和学生600余人,使穴位操成为部分机关单位的工间操。一年来,市体育局与市老年体协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广场舞大赛、健身健康大讲堂、太极拳健身气功大汇演等多项活动,老年体育在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三是强化内部支持。将老年体育工作融入全民健身工作大局,安排市体育总会主席担任老年体协常务副主席,安排一名副局长分工老年体协办公室工作,将老年体育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五个不忘”,即“研究工作不忘老年体育,开展活动不忘老年体育,健身设施不忘老年体育,增加投入不忘老年体育,表彰奖励不忘老年体育”,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老年人体育工作专题调研,每年至少重点解决一至两个实际问题,形成了全局上下共同支持、关心、帮助老年体协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强督导考核。老年体育工作一直是局党组考核县市区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每年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都要求县市区老年体协参加会议,市领导讲话中都对重视老年体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会上对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县市区点名批评,切实增强了各级做好老年体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抓各级老年体协组织的完善。一个地方、一个地区老年体育活跃不活跃,有没有生机,关键是选好配好老年体协班子。近年来,每到县市区老年体协换届,市局和市老年体协都会及时调度、跟进了解换届情况和班子配备情况,得知有两个县区换届较慢、班子配备不符合结构要求,市局直接与县区领导进行沟通,调度县区体育局一把手及时处理有关情况,使问题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我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挑选那些热爱老年人体育事业,有组织领导才能、有事业心、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担任老年体协主席,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精力充沛、团结奉献、优势互补的老年体协班子。班子中有多人都曾是党委、政府、部门、企业的领导和一把手,他们能力强、人脉广、境界高,在老年体协工作中充分发挥余热、建言献策,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同时,采取“专、兼、聘”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老年体协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把更多具有奉献精神、熟悉业务的人才吸纳到老年体协队伍中来。在加强市级老年体协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先上后下、分步进行、层层推进、逐级落实的原则,健全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组织和市级各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由行政组织、协会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构成的老年人体育服务体系,老年体协的社会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2个矿业集团和86个乡镇、办事处已全部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市级单项工委发展到15个、县级发展到39个,有73%的行政村建立了老年体协,各类项目表演队伍发展到704个26000余人。
三、抓老年健身设施的规划建设。场地设施是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新编制的《泰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泰安市“十三五”体育产业布局规划》中,我市对老年体育设施进行了全面规划,要求市级建设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县级要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场所,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普遍建立老年人体育设施,为今后五年全市老年体育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划定了蓝图。大力推进“城区十分钟健身圈”建设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针对过去安装健身器材比较大众化、普通化,缺乏老年人专用设施的问题,带领群体科等有关人员专门参加了老年体育健身设施订货会,重点挑选适合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器材进行招标采购,建立了覆盖城乡、种类齐全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底,全市乡镇、街道体育设施配建率达100%,农村(社区)健身点达到6000余处。此外,我们还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开展了文体小广场建设工程,将文体小广场纳入镇村改造规划,明确了“培养一名文体活动带头人,打造一面文化墙,配备一套音响,竖立一个便民信息屏,安装一组健身器材,竖起一盏广场灯”的“六个一”目标,全市3696个行政村已经实现文体小广场100%全覆盖。目前,全市各文体小广场“月月有培训、天天有活动”,成为广大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主阵地。
四、抓老年体育活动的统筹协调。老年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成果丰富,大多数老年人时间充裕、积极性高,需要体育行政部门为他们搭建舞台、展示自我。从2003年以来,我们在市运会比赛中专门设置了老年组比赛,将老年门球、台球、乒乓球、健身球操、健身秧歌、太极拳(剑)、导引养生、钓鱼9个项目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为广大老年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在全市范围内切磋技艺、结交朋友的平台。在每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国际登山节、“九九”老人节期间,组织开展门类众多的老年体育系列比赛、展演及万人跑、健步走等活动,在奥运全运火炬传递、山东省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市运动会开幕式等重要活动上,组织了老年人千人团体操、千人腰鼓、千人太极功夫扇、千人健身气功、千人太极拳等大型体育表演,充分展示了泰城老年人积极向上、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带动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到各项文体健身活动中来。同时,在各类赛事活动的筹办过程中,积极帮助老体协协调活动场地、用电用水、领导人出席等实际问题,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对老年体育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和慰问指导,有力促进了全市老年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据统计,全市年均组织各类老年体育活动300余项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32万,成为我市群众体育的中坚力量,成为和谐社会的一大亮点。
五、抓老年体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在资金投入方面,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和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市将老年体协日常办公经费、举办承办重大赛事、外出比赛交流等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将老体协赛事组织、人员培训等工作与群体工作统筹考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进行统一招标,保证了各项老年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今年以来,共举办泰安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台球、健身球、健身气功、门球等8项比赛,有30支代表队400多人参加;组织150多名运动员参加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10项次,获得台球第1名,网球第2名,健身气功第3名,优胜奖1个,优秀奖3个,道德风尚奖4个。在办公场所方面,我们在办公条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解决老体协主席、办公室和15个工委的办公用房,配备了高标准的办公设施和活动场所,保障了老年体协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扶持政策方面,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对常年服务在基层、社区、站点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志愿者给予奖励和补贴,为参加大型展演活动的老年人解决交通费和服装费,有效激发了他们参与老年体育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抢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以新的理念促进新的发展,着力完善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抓好市县两级老年体协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为开创我市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