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城乡联动 大力开展“太极拳之乡”创建活动
青岛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青岛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接到山东省体育局、省老体协等八部门联合在全省开展普及老年人太极拳活动的通知后,我们积极响应,在全市城乡开展为期三年的“太极拳之乡”创建活动,服务老年人身心健康,推动老年体育全面发展。现将活动情况与社会效果报告如下。
一、我们所做的几项工作
(一)依靠党政主导,发挥协会潜力,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在全市城乡开展“太极拳之乡”创建活动。
主席办公会及时传达贯彻了省体育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鲁体群字〔2016〕10号文件精神,遵照省老体协统一部署,认真分析了本市老年体育发展形势和太极拳运动的开展状况,认为“创乡”具备的主要优势有:由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有社团组织的推动,有民间拳师的言传身授,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太极拳在我市群众健身运动中、特别是在中老年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参加练习队伍多由拳师组织指导,而且能常年坚持活动;参加练习人数占健身爱好者的30%以上,其中男性所占比重比其他项目要多,是优化健身队伍性别比例、壮大健身队伍规模的重要支持因素;各区市尤其是城区的太极拳水平传承悠久,骨干人员相对稳定,竞技能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只要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更大范围的普及推广太极拳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欢迎。我们借鉴前两年开展“健身球之乡”创建活动的经验,在党政主导和部门支持下,抓住难得机遇,决心用三年时间,城乡联手开展“太极拳之乡”创建活动,并在2016年工作年会上做了动员部署。会后各区市认真准备,细化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创建目标,相继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很快在全市掀起了群众性“创乡”的高潮。
(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培训工作。
1、市老体协太极拳剑(健身气功)专委会率先行动。分片在崂山区、李沧区、黄岛东区和胶州市举办太极拳二级教练员培训班,有395名基层辅导站点的骨干,经过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获得由市老年体协颁发的二级太极拳教练员证书。随后,又分九期举办全市健身气功教练员培训班,推广“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来自各基层的915名辅导员取得二级教练员证书。两期培训班侧重于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各承办单位领导带头积极配合,亲自参加学习,激发了学员学习热情,为我市太极拳和健身气功运动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积极配合全省推广普及工作部署统一行动。我市作为省级首批培训班举办城市之一,于5月中旬请省老体协副主席李长顺和国家级教练员、武术九段王常凯先生前来培训班指导培训工作,50名学员获得了一级教练员证书。此外,为配合创建工作,还组织专家、名师编写了《太极拳教练员培训提纲》,为他们提高太极拳理论和专业水平提供教材。
3、鼓励各区市积极开展培训太极拳骨干活动。市南区召开了300余人的创建“太极拳之乡”暨辅导员培训动员大会,推动重点培训,两次举办了十个街道2000多老年人参加的“太极拳之乡”比赛活动。市北区先后举办了太极拳、健身气功和太极扇活动骨干培训班54期,培训骨干340人次;区老体协在“创乡”活动中积极争取财力支持,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赞助等多种形式,共投入资金27万余元,做到了财力保障到位。李沧区分四期为11个街道办事处培训了160多名老年体育骨干,国庆期间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百队千人比赛交流展示表演,各街道社区106支代表队、2100余名队员踊跃参加。各街道均把组织开展“创乡”工作纳入街道、社区重要工作日程。每周工作例会上,办事处领导都要认真听取有关“创乡”工作情况,亲自过问队伍组建、教练聘请、培训活动以及后勤保障等情况。楼山街道在“创乡”工作初期,为了克服和解决训练场地问题,在区政府、区教体局、区老体、办事处和社区“五方”的共同努力下,将原楼山后社区占地面积较大的篮球场实施搬迁,改扩建为太极拳活动场地。崂山区将四月份作为太极拳培训活动月,分别对辖区内4个街道33个社区进行了24式太极拳和32式太极剑的辅导学习,共有278人参加。城阳区根据基层创建工作需要,在全区三个培训地点同时开展培训活动,共有145名基层社区的健身带头人参加培训,举办了来自28个基层社区698人参加的太极拳剑建交流活动。黄岛东区自2013年以来在全区各街道开展创建区级“太极拳之乡”活动,2016年加大了创建工作力度,共培训三级指导员120名,二级以上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264名。黄岛西区确定了三年“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结合各街道(乡镇)情况实施先易后难的分片落实,确保年内完成四个城区街道“创乡”任务,区老体协还编印了《太极拳自学参考》作为培训教材培训骨干。即墨市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培训、抓演练、抓队伍、提水平上,在验收工作中分组到各镇、街道调查座谈、指导督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有力促进了基层党政领导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重视,调动了中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热情。胶州市12个镇办全部成立了“创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辅导站点,成立了太极拳中心队和辅导员队伍,基层站点达500多个,太极拳(剑)习练者队伍达6000多人。还积极争取财政给验收合格的队伍1000元的奖励。平度市成立“太极拳健身气功训练中心”,发挥社会力量好中选优组建了近百人的骨干队伍,这支队伍既是创建“太极拳之乡”的带头人、排头兵,又是深入基层直接施教的辅导员、教练员,将基层社区的“创乡”活动搞的有声有色。莱西市组织指导员分三批次到各个镇办开展培训,共培训骨干300余名,还投资4万元为每个镇办配备了太极拳教材和器械。为促进“创乡”活动的开展,各镇办都出台了激励政策,共投入近20万元购买运动服装,对验收达标的社区活动站发放奖金。
经各级老年体协系统不完全统计,经过“创乡”活动的开展, 2016年共培训省级50人,市级395人,区(市)级1268人,街道(乡镇)级2823人,社区(村)级5192人,全市各级培训太极拳骨干合计达9728人。
(三)坚持团结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创乡”活动深入开展。
普及太极拳运动,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各级武术协会组织的大小团体。他们的最大特点是组织稳定,高手众多,专业性强。市老体协办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培训班和比赛交流,聘请了原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青岛大学武术教授、武术八段初学玲、原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市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武术七段王玉珍、市武术协会常务理事、市北区武术健身协会会长、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七段李政初施教和担任总裁判长。市南区老体协组织的两次大规模太极拳展演,也是在区武术协会大力协助下举行的。为了调动社会团体的积极性一道“创乡”,黄岛东区向上述市级著名拳师发放聘书,聘请他们担任区太极拳专委会顾问和总教练进行指导,还与青岛市杨氏太极拳协会共同举办了青岛市杨澄甫太极拳中心揭牌暨杨军掌门培训班,对全区二级以上教练员进行了高层次的系统培训。黄岛西区专门聘请市杨式太极拳协会派拳师教授杨式85式拳,提高骨干队伍的技术水平。平度市老体协聘请了太极拳名家、杨式传人杨振铎关门弟子、青岛市杨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平度市杨式太极拳分会会长邓礼堂担任老体协驻会副主席,成立了太极拳健身气功训练中心,邀请当地拳师参加“创乡”活动启动仪式和骨干培训活动,在物质保障、资格审定、发放证书等各方面与老体协派出的人员一视同仁,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四)展示表演造声势,比赛交流上水平。
按照“创乡”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我市实际,太极拳普及率分市内六区和县级市两个考核标准:市内六区的街道(乡镇)经常参加太极拳活动的中老年人要在200人以上;所有社区都要有太极拳辅导站点;街道(乡镇)有一支30人以上的太极拳队。县级市的街道(乡镇)经常参加太极拳活动的中老年人要在200人以上;50%以上的社区(村)建有太极拳辅导站点;街道(乡镇)有一支20人以上的太极拳队。并且对太极拳辅导站点辅导员(带头人)的比例、专用活动场地、器械、音响、服装等都有标准要求。为检验培训效果和发动群众造声势,各区市相继开展了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的较大规模的展示交流活动。以24式拳和32式剑为主,统一着装,裁判打分,评奖表彰,既调动了街道(乡镇)“创乡”积极性,又在群众中引起轰动和反响,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太极拳活动中来。9月份,青岛市中老年人太极拳剑多项全能(2+1)交流活动在莱西市举行。来自全市11个区市的24支基层街道的男女太极拳队进行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的比赛,同时进行了各式传统套路、太极扇、健身气功、拳剑组合等武术项目和自编项目的交流,五彩缤纷,各显其能,既是对各区市“创乡”和创建示范站点活动成果的检验,也彰显了祖国传统文化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积极影响。
(五)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创乡”质量过得硬。
正当我们“创乡”活动全面展开之际,省老体协考察组在曹学成主席带领下前来视察,肯定了我们普及太极拳活动的工作成绩,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后由主席们带队,分四个小组下基层督查,针对“搞突击”、“赶进度”、“急于求成”等浮躁现象,做耐心的说服工作,进一步申明“创乡”的重要意义和三年奋斗目标要求,强调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创乡”任务;对于确实达到标准的街道(乡镇),要求马不停蹄率先行动,向“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目标探索前进,继续攀登“创乡”高峰。
经过近一年的组织发动、培训办班、展演自查,再经市老体协组织检查验收,全市首批有58个街道(乡镇)验收达标,被授予青岛市2016年度“太极拳之乡”荣誉称号。
二、初步收获
(一)健身队伍大发展。
一年来的“创乡”实践,产生了明显效果。老体协系统统计,全市建有街道(乡镇)太极拳辅导站点161个,社区(村)辅导站点1523个,三级以上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4327人,全市习练太极拳活动的中老年人由“创乡”活动前的三万余人猛增至五万多人。还有各区市老年大学、高校、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以及社会上的会馆、俱乐部等尚未统计在内。可以说太极拳已发展成为最受中老年人喜爱和参与人数最多的健身项目之一。
(二)科学健身的氛围更加浓厚。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具有柔和舒缓,重意轻力、圆柔练内的特点,如习练到位,能够达到调整阴阳、防病疗疾、疏理经络、强身健体、修心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推广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必须讲求科学性、规范性,避免练成“太极操”或练出偏差。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强调恒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我们在推广普及太极拳活动中,十分注意引导群众逐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办骨干培训班,也着重规范太极基本动作和腰膝关节的自我保护。并与市体育局联合举办了八期有520多名辅导站点骨干参加的科学健身大讲堂暨中老年人体质监测活动,传授科学健身保健知识,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和提供适合自身的运动处方,帮助他们提高自己、指导群众。
(三)调动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太极拳是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练者大多分布在社会武术团体之中。因此,团结武术团体,与社会力量联手是“创乡”工作的重要举措。“高手在民间”,在综合技术力量支持“创乡”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区市都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基础,都有很多优秀的教练,社会太极拳技术力量的确比较雄厚。但是,由于这些武术团体大多各自为战,门户之见、流派之争使相互间缺少必要的交流,竞技水平和授课能力也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各级老体协主动登门拜访,加强与武术团体间的传统友谊和合作关系,重视并维护多数太极拳站点的老师既是武术团体的拳师、民间的武术爱好者又是基层老体协站点带头人的现实,采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为民间拳师提供了施展技艺、发挥教学作用的平台,从而团结了各门派、各团体的力量,为“创乡”活动的开展增添了生力军,同时进一步壮大了全市群众性武术活动的阵营,扩大了太极拳群众活动的社会影响。
(四)各类健身项目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创建“太极拳之乡”,并没有忽略其他项目的发展,相反,在“创乡”同时,我们还在各基层站点大力推广了简便易学的“穴位健身操”,以此作为习练太极拳群众的热身套路,受到中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各区市的“创乡”展演,也将健身气功、健身球、柔力球、多功能健身球、手杖操、穴位健身操等多种项目联合展示,达到了多项全能、全面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目的。
(五)一定程度改善了健身队伍的性别比例。
在老年体育大众项目中,操舞类项目如健身球操、柔力球、腰鼓、秧歌等,多是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而太极拳、健身气功动作和缓、松静内修的特点,却能吸引中老年男性群众踊跃参加。近年来,我们在市级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的比赛交流活动中,都分别设立男女队两个组别,调动了男性参与的积极性。这次“创新”进一步推高了这个发展势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健身队伍“女强男弱”比例失调的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项目”。我省我市开展的普及推广太极拳活动,正是顺应民意、切实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的明证。明年是我市“创乡”工作的攻坚阶段,我们要再接再厉,联合更多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创乡”活动第二回合再发动、再动员,具体目标是实现组织、人数、技术力量配套的前提下,发扬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体医结合”、“健康干预”的巨大优势,开拓创新,酝酿提出太极拳发力大健康的新措施,实现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的目标。目前,北京等地在这方面已开始实验,我们决心学取真经,在基层实践中研究、发挥太极拳、健身气功对人体保健和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创造条件争取早一点提炼出“运动处方”,指导编排简易适用的太极拳健身套路,供群众练习选用。
我们要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彻国家《计划》、《纲要》、《意见》和省《通知》等系列文件精神的征程中,继续坚持依靠党政主导,部门尽责,协会组织,社会参与,扎实推进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在我市的蓬勃发展,让祖国传统文化在我市发扬光大,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确保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