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静涛,男,69岁,1969年参加工作,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曾担任济宁市体委科长、市体校副校长、市体育局局长助理等职,2009年退休。现任济宁市气排球协会会长,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先进个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立过二、三等功。梅敬涛被济宁体育界称为气排球事业默默奉献的人。
白手起家 拓展项目
气排球是排球大家庭的新成员。1984年起源于中国,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山东起步较晚,2010年4月首次举行了老年气排球比赛。同年6月山东省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首次设气排球项目。
为备战省老运会,市老体协办公室主任侯宝国找到梅敬涛,询问济宁是否能组队参加气排球比赛。梅敬涛说,“气排球,没有人搞过,但济宁有较好的排球基础,可以组织人参与”。从此,梅敬涛就担负起了这项工作。他四处联络人,没有场地,自建场地;没有器材,自造器材。白手起家,拉起了队伍顺利完成了比赛任务。赛后,梅敬涛根据气排球运动的理论及发展趋势,着手规划济宁市的气排球发展蓝图。第一步由市老体协举办全市第一期气排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5月22日开班,由梅敬涛主讲,为了项目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迅速推动了活动的开展。第二步由市老体协举办了第一届老年人气排球比赛,10月6日正式开赛,由梅敬涛组织并任裁判长。气排球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并快速推进。
科学训练 提高水平
气排球运动源于排球,但在技术方面又有很多不同。要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就必须根据其特点进行长期、科学的训练。根据竞赛要求,梅敬涛组建了老年、中年、青年代表队,亲任教练员,带领大家每天都按时训练。不论酷暑严寒,风霜雨雪,不分节日假期,按部就班,坚持不懈。他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方案,因人因材施教,因地因时制宜,贯彻“两严”、“三从”方针,重点抓基本技术训练。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积极争取参与各种层次的竞赛交流活动,促使运动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竞赛成绩突飞猛进。功夫不负有心人,济宁市男子中年队2015年首夺山东省气排球锦标赛冠军,又获得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气排球比赛冠军。有1名队员入选山东省队参加十三届全运会气排球比赛,获得第三名。两次获“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分区赛亚军,三次获总决赛优秀奖。市女子青年队两次获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亚军,两次获“超级杯”分区赛冠军,获得总决赛第四名。市男子老年队获得了省老年赛一次冠军,一次亚军,并代表山东参加全国老年赛获得优秀奖。市女子老年队,两次获省老年赛亚军,并代表山东参加全国第三届老年运动会获优秀奖。
建立组织 推动发展
为了有一个正规的社会组织对全市的气排球运动进行统一的指导和协调,成立济宁市气排球运动协会是十分迫切又必要的。梅敬涛积极筹备,多方争取,使协会顺利圆满地诞生并被推举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不断扩大气排球运动参与人员,组织发动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组建队伍,协调建立气排球组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加快场地设施建设,培训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交流活动,加强训练工作,有效地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气排球运动的全面发展。
为师为范 实干兴业
梅敬涛曾多年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非常推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虽然年近古稀,依然不懈学习,不断从书本、报刊、视频上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从交流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特别是重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每天提前两小时赶往训练场,到场后清扫场地,整理器具,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他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造训练器材,球破了自己缝补,网破了自己织网,地板、座椅坏了,自己修理。场地不足了,自己建造。他不光教球更重视育人,经常做思想政治工作,发现好人好事及时表彰;发现不良现象随时制止,弘扬正能量,遏制负能量,促使全队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亲如一家,形成了良好的队风,随处赢得美好的赞誉,建队8年来,未出现一次安全及意外伤害事故,参与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参加比赛的队伍越来越多,全市气排球运动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了老年气排球运动的发展,梅敬涛还在积极地工作着、探索着、奉献着……(济宁市老体协 王金山 高惠玲)